標題:
急問*有關畢加索《格爾尼卡》~ [10點]
- 味精的作用和效力--@1@
- 找上樓Cafe
- 歷史人物的故事 300字 15點@1@
- 關於古埃及金字塔
- ((緊急))咩係"富戶政策及租者有其屋政策計劃"---@1@
- 翻釋食譜英文{cupcake}
- 2條中三數學 (20點!)@1@
- 我想問邊度可以整回港證--
- 佩眼鏡邊度平
- 諸葛亮55@1@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發問:
我想問邊個網可以睇到呢幅畫呀~ 要係彩色版本~唔好比黑白版本比我呀* 仲有~希望大家可以教我答幾條問題~ 幅畫有D咩野~幅畫GE東西有何象徵意義~ 同埋畫家想藉這幅畫表達咩意思?
最佳解答:
【格爾尼卡】【Guernica】是畢卡索(Pablo Ruiz Picasso, 1881-1973)於1937年,只用了6個星期的時間,於6月5日創作完成了長776.6厘米,高349.3厘米的巨幅壁畫。 但因這幅畫【原作是完全以黑白兩色處理】,所以【真跡】的圖只有【黑白版本】。 【格爾尼卡】的原畫作全圖: http://employees.oneonta.edu/farberas/arth/Images/110images/sl24_images/guernica_details/guernica_all.jpg 【格爾尼卡】的初稿: http://www.gnosis.art.pl/iluminatornia/sztuka_o_inspiracji/pablo_picasso/picasso_guernica_stan.htm 如果一定要彩色,只有【其它人畫】的【覆製品】了,但那不是畢加索的原意: http://www.billjaynes.com/guernica.htm 畫作─【格爾尼卡】的歷史背景: 當西班牙內戰發生於一九三六至三九年,畢加索在震驚憤怒之餘,一九三七年就開始繪製《格爾尼卡》。「格爾尼卡」是西班牙歷史名鎮巴斯卡恩(Biscayan)的一個小村落,在三七年四月廿六日,竟被西班牙的法西斯主義者佛朗哥在德國納粹空軍協助下,用飛機轟炸和機槍掃射,女人和小孩一無倖免,而恰巧當時有一小隊外國新聞記者無意中路過該村,慘事因而舉世皆知。 畢加索是在一九三四年最後一次回到西班牙,那是在內戰爆發前兩年,此後他再沒有回到自己家鄉。但像所有被放逐的藝術家一樣,鄉土仍是其創作靈感的源泉。而《格爾尼卡》可說是畢加索對西班牙內戰的一個反應。 【格爾尼卡】畫面畫了些甚麼、有何象徵意義和畫家想藉這幅畫表達的意思: 這巨幅油畫並沒描繪飛機轟炸的殘酷場面,也沒有正面出現法西斯的猙獰面目。畫由七組符號化的形象組成,兩個動物和和六個人物,雖然寥寥數筆,卻寓意深邃;表面互不相關,其實水乳交融,且隱藏着深奧的含義,不少人為破譯這些密碼般的圖像,絞盡了腦汁。 畢加索對於他的作品經常保持沉默,希望給予觀賞者自由的體驗空間,但是對於《格爾尼卡》這幅作品他曾解釋過畫作中的牛、馬和以生氣勃勃的線條繪出的手的涵義,以及西班牙神話中那些象徵的起源的涵義。他說:“……牛代表殘暴,馬則代表人民。不錯,我在那畫裏用了象徵主義,但並不是在其他畫裏都這樣做……。”“那幅畫是存心向人民呼籲,是有意識的宣傳……” 全幅畫完全以黑白兩色處理,通過線條有力地構成一個畫中的三角形,中間則見被矛刺中的傷兵,在馬蹄踐踏下瀕死哀嚎。這幅作品表現出撕裂人心的哭喊,以及痛入心肺的悲鳴,但有一種無言以對的虛空。 畢卡索並不想表現當時格爾尼卡的悽慘恐怖情景,畫主要部份是一位伸張手臂的婦人,牛及重傷的馬。他也畫了多次修改的素描才開始在畫布上繪製,就在繪製時也做無數次的更改。他說:“一幅畫並不事先有定稿,而是在製作時因個人的思潮的改變,畫也不斷的更改。就算是畫成之後,畫也隨着觀者的思想而轉變。” 畫面由左,中,右三部份組成,是古代宗教畫的三聯式(triptych)。 畫的中央是一匹受了重傷將死的馬,身體向右,頭卻向左邊,臀部紮了一根是鬥牛用的長矛,一條腿已經跪下,象徵着無辜的垂死的受難者。它極度痛苦,仰天長嘯,如一把鋒利劍的舌頭,好像是對戰爭的聲討,眼睛化成兩個圓圓的圈,是對敵人的怒視.。在畢卡索最初的畫稿中,這匹馬倒在地上,蜷縮一團奄奄一息;但是在定稿時卻挺立起來,不僅表示了人民不可屈辱,而且居在畫面的中間,像是回光返照,顯得格外悲壯,更震撼.。馬身,馬腿都佈滿報紙組成的密密麻麻斑斑點點的小字,是新聞報章傳來私震驚消息,是對法西斯主義的聲討,有一隻手把報紙中間撕破,要揭示這場慘無人道的屠殺背後的黑幕呢?還是要暴露此宗駭人聽聞的罪行? 馬頭的上方,是一隻眼睛,發着不規則的光,參差不齊,閃爍可覺,寒氣逼人。原來這是一個太陽,畢卡索在最後完稿時加進一隻燈泡作?瞳孔。他的用心是什?有人說這代表"上帝的眼睛",暗示着罪行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,有上帝?證.也有人說燈泡標誌現代技術,他?之作畫的巴黎博覽會的主題就是現代科學技術,而正是這現代技術被利用製造了這場大屠殺.還有人說燈泡就象徵着燃燒的炸彈。它的確切含義畢卡索守口如瓶,秘而不宣,因?藝術就要給觀賞者廣闊想象的空間,創作也要給研究者自己理解的餘地... 狂馬的右邊的女人的頭,畫法極簡練,寥寥數筆而她表情驚恐。注視前方彷彿是從一個漆黑的窗口了伸出,右側的手已經完全變形了,另一隻手從頭頂伸出,舉着一盞煤油燈,教人聯想到紐約的自由女神.,她是發出光亮?還是在茫茫黑夜中尋找屍體?或是參加哀悼的儀式?沿着一個大的三角的斜線上是一位匆匆逃逃亡的女人,是整幅畫中最完整最詳細的部份。她赤裸上身,沒有穿鞋,一隻斷掉的左腿留在畫的右側,她屈着身體,垂着雙手張皇失措,拼命地逃跑,同時眼睛又緊緊注視着上前方落下的炸彈。這個婦人形象是取自魯本斯的名畫“戰爭恐怖”。 馬的下面,是一個身體被炸碎了的士兵雕像。畢卡索說是代表在白色人種大掃蕩中被摧殘的人性,仰面朝天,沒有頭以下的部份,一隻手強勁朝前伸;另一隻手卻在遠處握着一把斷掉的劍.手的上方。一朵小花是畫中唯一象徵着美好。在畫的初稿,戰士有完整的身體,朝右方倒着.,可是最後也所有其他形象一樣朝着左方,使整個畫面更加統一,讓觀眾的視線從左向右,而集中在上方炸彈掉下的方向。 在畫的兩側,右邊是一座燃燒的小屋,一位倒在火裡的婦人,她仰面高高地伸展雙手,在絕望地呼叫,掙扎着求救。她的上方有一個小小的窗口和右邊的“上帝的眼睛”互應,婦人身體的下半部分用一塊燃燒的木板遮住了,不像在初稿裡有一個完整的身體,更能表達婦人身陷熊熊大火之中,給畫面留下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間。 畫面的左部,對應着另一位婦人,她跪在牛前,臉也朝着天上投下炸彈的方向,手裡抱着死去的孩子,張大着口,悲痛的吼叫,.和右邊的女人一樣,她的眼睛也離開了正常的位置,化成眼淚的形狀,正如欲哭無淚的表現。這個組合取材於古義大利畫的“哀痛的聖母”。米開朗基羅就有一幅極著名的雕塑“哀悼基督”,直立而坐的聖母和橫抱的基督屍體構成一個十字,俱有極大的震撼力。 最讓人不可理解引起爭議的就是那頭牛了。它的身體大部分已經淹沒在了黑暗中,只看得清牛頭。有人說,這是西班牙的標誌,因為鬥牛是西班牙最著名的,而畢卡索也多次在他的繪畫中用牛代表西班牙。可是它的表情為什麼不像其他形象,是那麼泰然自若,冷漠無情?所以有人說他是代表獨裁者佛朗哥Franco,是法西斯的代號,更有的人從它的臉上看到了勝利的狂妄。 詳細資料 http://www.ebaomonthly.com/ebao/readebao.php?eID=e00410 http://www.rthk.org.hk/elearning/travel/articles/10/f10_01_04_01_03.htm http://big5.chinabroadcast.cn/gate/big5/gb.chinabroadcast.cn/321/2004/04/19/561@134122_13.htm http://big5.chinabroadcast.cn/gate/big5/gb.chinabroadcast.cn/3321/2005/09/22/782@711770_7.htm http://www.puishing.edu.hk/subject/Art/arthist12.htm
其他解答:9B623C59CC17F40C
留言列表